01
右脑思维
美国有位未来学家叫丹尼尔.平克。
他预言,未来社会比较看重这六种能力:设计感、故事力、整合力、共情力、娱乐感、意义感。
纵观这六样,都是右脑的长项。
所以他总结说,右脑思维者统治未来。
02
右脑的世界
为什么会这样呢?
简而言之,因为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,很多左脑擅长的事情,电脑逐渐能做了。
还因为人类的需求在变化,在温饱基础上,越发追求生活质量,也更追求生活的意义。
这些预测很有道理。
在此基础上,我自己也有很多胡思乱想。我总结,右脑擅长的事情,似乎很多是能让人感觉好的事。
记得曾看过一位美国脑神经科学家的演讲,她因突然中风,有一段时间左脑失灵,那段时间她陷入纯右脑运作的世界。
当时她连电话号码都拨不了,因为丧失逻辑思维能力。
也说不出话,说出来的都是类似犬吠的声音,她听到电话里对方说的也是那种动物叫声,因为没有左脑为她加工语言了。
但是,她在那些时刻,体验到一种极致纯粹的舒服快乐,她感到自己与无边宇宙合而为一。
对此,其他一些神经学家也有研究。美国一位神经科学家甚至研制出一种有争议的“上帝的头盔”,被试者戴上,大多报告说体验到一种万物合一的感觉。
03
冥想,让右脑掌舵
左脑擅长逻辑思考和推理。
左脑思维方式的特点是:顺序性、字面性、功能性、文本性、分析性。
据此,有一些猜想:现在连心理学家都很推崇冥想,认为冥想有显著的疗愈功能。冥想就是让聒噪的左脑暂时安静下来,让右脑掌舵,去帮助人恢复平衡。
因为忙碌的现代社会,往往使人左脑运作过度,因而产生很多心理问题。
疗法很简单,就是把左右脑平衡好。
很多人都试过冥想,觉得很难什么都不想。
04
动态冥想
小编推荐大家可以尝试另一种方式:“动态冥想”.
就是去做一些重复性、单调的事情,比如,沿着地面上特定路线走步。
其实生活中无数事情都可以归到动态冥想之列:刷碗、洗澡、慢跑、织毛衣……
动态冥想的道理就是,用一些重复单调的事情,把左脑临时骗住,让它去忙一个小琐事,给它一个“治疗性休假”,然后,右脑趁机掌控。
人们常说在洗澡的过程容易灵感迸发,就是因为这时左脑退居二线,右脑在发挥作用,所以更具创造性。
积极心理学认为,决定人幸福感的几个因素里,有一条叫“酣畅感”,就是人在做事情时无比投入、忘了自己忘了时间的感觉。
画家林曦形容这种感觉是:绕到了时间的后面。
这之所以让人感觉如此之好,大概也是因为,这时,人处于动态冥想状态,左脑休息,右脑在主导。
所谓的“high”,基本上也没左脑什么事!
这样,忽然就明白了为什么佛陀说佛理不可言说、老子说道不可道——
很明显,因为它们不存在于左脑,它们只存在于无法辨识语言的右脑!
或者说,只有右脑掌握着通往得“道”的钥匙。
05
右脑革命
现在之所以说未来将有“右脑革命”,是因为人类的发展过程,或许就是个左脑欺负右脑的过程。在过去的工业时代、信息时代,左脑日益受到赏识重用,不断被开发。年轻人受教育,多半时间也是在锻炼左脑“肌肉”。过度开发使用,都有代价,所以人们去做瑜伽登山看美术馆,去恢复右脑找平衡,好确保不疯掉。
所以,现在社会开始重视右脑,也是顺理成章,是右脑被欺负太久,直直腰而已,必然趋势。
05
多保护孩子的右脑
当家长的都知道,孩子的右脑都很灵。
我们常常感到,孩子比我们有创意、感觉更敏锐、有更多的记忆。
其实小孩在婴儿期,还没有学到各种语言概念,没有很多逻辑推理能力,所以记忆都是“内隐记忆”,就是对声音、图像、气温、情感等等感受的碎片式记忆,不能构成完整的拼图。
人们说,人对3岁以下的记忆比较模糊,比较少,就是这个原因。这些记忆其实也有,但都是以碎片状存在于脑子里,难以提取出来。
或许老子说要“复归于婴儿”,回到婴儿那样的自然人状态,大概就指要去掉左脑里的那些各种概念逻辑理论,多运用右脑。
随着孩子长大,两岁以后能听懂话了,他就走上一条不断驯化左脑的不归路。全世界的教育都是如此,更不必说中国的应试教育。
在这样一种情况下,要想让孩子成长为完整的人、心理健康的人,家长就要多保护孩子的右脑,不让它被压制过甚。要帮助孩子做好左右脑的整合。
其实家长能帮助孩子保护、发展右脑的事情,都非常简单:
多接触自然、交往玩耍、欣赏艺术、听故事、鼓励孩子讲故事、各种真情互动、一起欢笑。
我们珍视各种感性的瞬间,丰富孩子的感受,触动孩子的情感,这些,都是在帮助孩子“全脑式发展”。
可惜很多家长没看到这样做的价值,只重视教育体制所认可的那些能力。
06
多保护孩子的右脑
开篇提到的那位丹尼尔.平克说,在未来,体现右脑优势的职业,将会持续高薪,比如护理业。而对于左脑思维的行业来说,加强右脑思维才是出路。比如,医生不仅要医术精湛,还要有较强的共情力。比如,电脑人才需要懂娱乐。美国某大学甚至开创一个全新学位:娱乐技术硕士(MET)。甚至就在现在,MBA已经过气,艺术硕士(MFA)才炙手可热……
其实,还是那句话,作为家长,我们都无法预测未来,我们都不能拿着未来的图纸在教育孩子,我们不能把孩子当作产品一样去设计、生产,我们不必见风使舵、跟着未来学家去培养孩子……
我们要做的很简单,只是呵护他、支持他,让他自然、健康地去成长!我们无需掌握世界发展动向,只需关心——他是否在成长为完整的健康的人。
如果我们不刻意去雕琢,孩子的左脑就不会霸道横行欺人太甚,他就会长成一个有良好平衡、整合能力的人。
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,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天才的眼光,不要怀疑孩子,不要质疑孩子,用赞赏的,肯定的,鼓励的态度去对待孩子,收获一个天才宝贝。